放療中心對一例特殊患者實施VMAT精準放療
患者劉女士,乳腺癌治療后顱骨廣泛轉移,顱骨疼痛明顯,在贛州市腫瘤醫院(贛州市癌癥中心)接受治療。
放療中心主任吳偉通過對患者病情縝密分析,患者顱骨、第一頸椎廣泛骨轉移,而腦組織并未有侵犯,決定對患者實施顱骨等部位實施減癥放療,處方劑量為4000cGy/20次,以減輕患者痛疼。
面對著這個復雜的全封閉環形靶區,既要實現對患者顱骨進行照射,又要保護好被顱骨所包圍的腦組織,成立一個棘手的難題。參照以往研究,對這種靶區往往采用TOMO放療才可取得較為理想的劑量學分布,才能保護腦組織和晶體、視神經等重要器官。但是,常規IMRT 計劃劑量分布靶區劑量覆蓋不足,常規雙全弧VMAT計劃腦組織和晶體的受照劑量太高,對物理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經過多次計劃設計,物理師吳偉偉創新性的將VMAT技術中全弧拆分為8個分段?。ㄉ湟笆疽鈭D所示),并每段弧設置為半野,對靶區形成了“八方圍剿”,將高劑量緊緊集中并限制在靶區內,提高靶區劑量適形度和均勻性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腦組織和重要器官的受照劑量。
VMAT計劃經過吳偉主任劑量學評估后,靶區適形度好,顱內腦組織平均受量2165cGy,晶體受量650cGy,患者最終計劃劑量分布如圖3所示。物理師對患者VMAT計劃進行三維劑量驗證,驗證結果為3%/3mm條件下通過率98%,顯示實測劑量與計劃較一致。
患者在放療實施階段,鄭高崟主治醫師和物理師、技師對患者采用圖像引導放療,保證患者體位的精確性,首次治療時CBCT擺位誤差僅僅為1mm,患者放療過程中8段弧“緊密相連”,治療時間僅為4分鐘。
治療后隨訪1年余,患者頭痛癥狀消失,完全脫離止痛藥物,未出現記憶力下降、認知力下降、腦水腫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生活質量良好。
放療中心主任吳偉通過對患者病情縝密分析,患者顱骨、第一頸椎廣泛骨轉移,而腦組織并未有侵犯,決定對患者實施顱骨等部位實施減癥放療,處方劑量為4000cGy/20次,以減輕患者痛疼。

經過多次計劃設計,物理師吳偉偉創新性的將VMAT技術中全弧拆分為8個分段?。ㄉ湟笆疽鈭D所示),并每段弧設置為半野,對靶區形成了“八方圍剿”,將高劑量緊緊集中并限制在靶區內,提高靶區劑量適形度和均勻性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腦組織和重要器官的受照劑量。
VMAT計劃經過吳偉主任劑量學評估后,靶區適形度好,顱內腦組織平均受量2165cGy,晶體受量650cGy,患者最終計劃劑量分布如圖3所示。物理師對患者VMAT計劃進行三維劑量驗證,驗證結果為3%/3mm條件下通過率98%,顯示實測劑量與計劃較一致。
患者在放療實施階段,鄭高崟主治醫師和物理師、技師對患者采用圖像引導放療,保證患者體位的精確性,首次治療時CBCT擺位誤差僅僅為1mm,患者放療過程中8段弧“緊密相連”,治療時間僅為4分鐘。
治療后隨訪1年余,患者頭痛癥狀消失,完全脫離止痛藥物,未出現記憶力下降、認知力下降、腦水腫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生活質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