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引導下經皮膽道金屬支架聯合125I粒子條置入治療惡性膽道梗阻性黃疸
技術介紹:膽道惡性梗阻性黃疸一旦發生則進展迅速,黃疸迅速加重,常用的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療僅能緩解黃疸或暫時解除梗阻,并不能抑制膽道腫瘤的生長,如腫瘤治療效果不理想,侵犯肝門匯管區膽管,形成多支膽管梗阻,無論引流還是再次支架置入都難以起到良好的退黃效果,經皮膽道金屬支架聯合碘-125粒子條置入能在解除梗阻同時對腫瘤進行內放射治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創造進一步治療機會、延長生存期。技術路線:①符合治療標準的患者,DSA或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肝內膽管建立通道,用毛刷刷取梗阻段標本送細胞學檢查,后行肝內膽管引流術(PTCD)黃疸、減輕膽管壁水腫;②5-7日膽道造影,視情況是否置入金屬支架及碘-125粒子條:經原引流道置入雙導絲,一根釋放支架,另一根保留在支架與膽管壁間,經此導絲引入長鞘,通過長鞘將粒子條放置到位。支架及粒子條至少超出狹窄段兩端1cm,后再次置入外引流管;③3-5日復查肝功能及膽道造影,視情況考慮是否拔出外引流管。
項目開展情況:此項技術為我院介入治療科在贛州市內率先開展,填補了市內技術空白,目前已在院內開展十余例,退黃效果顯著,并創造了進一步腫瘤治療的機會,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使因黃疸而無法治療腫瘤的患者重新獲得再治療的機會,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