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是一類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基礎上,由于足外傷、感染等引起的嚴重下肢病變的總稱。其最嚴重的后果是慢性足潰瘍,損傷一般均穿透皮膚全層,乃至深及骨、關節。足潰瘍持續時間長、不愈合,最嚴重的結局是截肢、致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和經濟負擔。
糖尿病足的病因:
1.神經病變導致的感覺障礙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基礎。
2.下肢發生動脈硬化導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的發生。
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導火索。
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
1.糖尿病病程超過年。
2.長期血糖控制差。
3.穿不合適的鞋,足部衛生保健差。
4.足潰瘍的既往史。
5.神經病變的癥狀:足的麻木、感染、觸覺或痛消失,覺減退或缺血性血管病變(運動引起腓長肌疼痛或足發涼)。
6.神經病變的體征:足部感覺異常,皮膚不出汗,肌肉萎縮,鷹爪樣趾,壓力點的皮膚增厚。
7.周圍神經病變的體征:足部發涼,皮膚發亮變薄,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皮下脂肪萎縮。
8.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發癥:嚴重腎功能衰竭,明顯的視網膜病變。
9.神經和(或)血管病變并不嚴重,但存在著嚴重的足畸形。
10.其他危險因素:視力下降,影響足功能的骨科問題。如膝、髖或脊柱關節的病變,鞋襪不合適。
11.個人因素:社會經濟條件差,老年或獨自生活,拒絕治療和護理,吸煙、酗酒等。
12.糖尿病診斷延誤。
糖尿病足的局部臨床表現:
1.潰瘍:深淺不一。
2.感染:伴有或不伴有細菌感染。
3.壞疽: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
糖尿病足的預防方法:
1.思想重視,將足部護理視為生活的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指導患者進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鍛煉。3.提腳尖:腳尖提起、放下,重復次。試著以單腳承受全身的力量來做。
4.踮腳尖運動:手抓緊椅子,踮起腳尖,提起、放下,同時踮腳尖繞椅子走數圈。
5.彎膝:手扶椅子,做次彎腰運動,越低越好,背部保持挺直。
6.座椅運動:雙臂交叉胸前,坐下、起立重復次。
7上樓梯運動:踮腳尖,快速走上樓梯。
8.抗衡運動:面向墻,雙手抵住墻,雙手的高度不宜超過肩膀高度。
糖尿病足的日常護理:
1.每日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涂抹潤膚霜。
2.每日檢查雙足,按摩足及下肢,穿鞋前檢查鞋內有無異物。
3.足部日常檢查內容:各種損傷、擦傷、水皰、皮膚干燥、皸裂,雞眼和胼胝(老繭),皮膚溫度、顏色。趾甲異常,腫脹、潰瘍、感染,霉菌感染。
4.禁止赤足行走,禁用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禁止自行處理足部疾患,需由專業人員處理。
5.糖尿病患者修剪趾甲的原則:沿趾甲緣平平地修剪趾甲,搓圓兩邊角。
6.剪趾甲時應注意:確保能看的很清楚,直著修剪,避免邊上剪得過深,剪去尖銳的部分,不要讓趾甲長的過長,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腳。
7.選擇合適的鞋子,糖尿病患者選擇鞋子的原則為:厚底、圓頭、寬松、軟皮或布面、系鞋帶。
8.穿鞋前,應檢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縫或異物。不要穿外漏腳趾的涼鞋,也不要赤腳穿鞋。
9.選擇合適的襪子,做到每天更換。
糖尿病足的病因:
1.神經病變導致的感覺障礙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基礎。
2.下肢發生動脈硬化導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的發生。
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導火索。
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
1.糖尿病病程超過年。
2.長期血糖控制差。
3.穿不合適的鞋,足部衛生保健差。
4.足潰瘍的既往史。
5.神經病變的癥狀:足的麻木、感染、觸覺或痛消失,覺減退或缺血性血管病變(運動引起腓長肌疼痛或足發涼)。
6.神經病變的體征:足部感覺異常,皮膚不出汗,肌肉萎縮,鷹爪樣趾,壓力點的皮膚增厚。
7.周圍神經病變的體征:足部發涼,皮膚發亮變薄,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皮下脂肪萎縮。
8.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發癥:嚴重腎功能衰竭,明顯的視網膜病變。
9.神經和(或)血管病變并不嚴重,但存在著嚴重的足畸形。
10.其他危險因素:視力下降,影響足功能的骨科問題。如膝、髖或脊柱關節的病變,鞋襪不合適。
11.個人因素:社會經濟條件差,老年或獨自生活,拒絕治療和護理,吸煙、酗酒等。
12.糖尿病診斷延誤。
糖尿病足的局部臨床表現:
1.潰瘍:深淺不一。
2.感染:伴有或不伴有細菌感染。
3.壞疽: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
糖尿病足的預防方法:
1.思想重視,將足部護理視為生活的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指導患者進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鍛煉。3.提腳尖:腳尖提起、放下,重復次。試著以單腳承受全身的力量來做。
4.踮腳尖運動:手抓緊椅子,踮起腳尖,提起、放下,同時踮腳尖繞椅子走數圈。
5.彎膝:手扶椅子,做次彎腰運動,越低越好,背部保持挺直。
6.座椅運動:雙臂交叉胸前,坐下、起立重復次。
7上樓梯運動:踮腳尖,快速走上樓梯。
8.抗衡運動:面向墻,雙手抵住墻,雙手的高度不宜超過肩膀高度。
糖尿病足的日常護理:
1.每日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涂抹潤膚霜。
2.每日檢查雙足,按摩足及下肢,穿鞋前檢查鞋內有無異物。
3.足部日常檢查內容:各種損傷、擦傷、水皰、皮膚干燥、皸裂,雞眼和胼胝(老繭),皮膚溫度、顏色。趾甲異常,腫脹、潰瘍、感染,霉菌感染。
4.禁止赤足行走,禁用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禁止自行處理足部疾患,需由專業人員處理。
5.糖尿病患者修剪趾甲的原則:沿趾甲緣平平地修剪趾甲,搓圓兩邊角。
6.剪趾甲時應注意:確保能看的很清楚,直著修剪,避免邊上剪得過深,剪去尖銳的部分,不要讓趾甲長的過長,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腳。
7.選擇合適的鞋子,糖尿病患者選擇鞋子的原則為:厚底、圓頭、寬松、軟皮或布面、系鞋帶。
8.穿鞋前,應檢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縫或異物。不要穿外漏腳趾的涼鞋,也不要赤腳穿鞋。
9.選擇合適的襪子,做到每天更換。
急診科 徐小勤